“天气挺好,心情不错,今天我们狍子哥俩下山溜达溜达找点吃的。嗯,老弟这有树叶,你也来点。”
“好嘞,哥,但是你看,那边好像有个人,那是干啥呢?”
“没事,吃你的吧,那是给咱俩拍照片呢!”
双狍觅食:看到我这么激动吗?
两只可爱的狍子在山中寻觅着食物,巧的是这一幕刚好被我们的《长白山周刊》摄影师李德福老师所抓拍,李老师也感叹着这组影像的来之不易。起初李德福在长白山附近寻觅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抓到狍子的踪影,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关注关于狍子的拍摄工作,咨询了很多人。偶然之间,他结识了长白山科学院的摄影师以及一些野生动植物专家,他们经常聊起关于狍子的生活习性相关的问题。直到2020年几场大雪过后,在去往长白山山区的公路上,据说出现了狍子的踪迹。李德福回忆说:“那几场大雪,地全都给盖上了,狍子没啥吃了,就只能吃一点灌木上的树枝啊,嫩芽之类的,运气好能碰到野猪破坏出来的树之类的东西,我们立即开车到那边去,当时一看还不是一只,两只一起,这给我们激动的。”
当时的李德福其实是第二次见到野生的狍子,第一次也是偶然的机会在山中遇到,颤抖的从车上拿出相机,刚要按下快门键,狍子突然受惊一溜烟便消失在了森林中,原来是另一队游客见到狍子后,想要下车近距离接触,却将狍子惊到,李德福失落的收起相机,懊恼刚才没有记录下这追寻多年的可爱狍子。
时隔不久,狍子再次出现在森林之中,当时两个狍子完全不怕他们,对视了半天。李德福回忆说:“其实他们根本都不怕,我们在车里没事,但是下车不行。”这次遇到狍子的经历,让李德福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时隔数十年,这种可爱的动物又来到了自己的面前,并且还是如此活泼的状态,给了他继续抓拍野生狍子的信心。
自此之后,李德福了解了狍子的习性,就经常开始蹲守狍子曾经出没过的地方,在长白山生活的朋友也告诉他,如果想抓拍这些动物,就要相机不离手,出现立刻就拍下来。李德极品虎王一次吃两粒会怎么样福驾车时副驾驶也成了相机的专座,后来的很多照片都是在长白山区幸运抓拍到的。每每提到,李老师还会感叹自己的幸运。
棒打狍子:谁让我好奇心重呢?
李德福今年已经60岁了,关于狍子最早的回忆还是在小的时候,他对于这段生活的记忆也是尤为深刻,李老师回忆说:“那时候家里穷啊,真是吃不上喝不上,细粮一个月只有七斤半,肉类更是少,但是因为生活长白山区,李老师的父亲会出门打猎,早上四点父亲便出门上山,几人合作,便能打到几只狍子改善生活,也就是咱们老东北所说的棒打狍子,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对于狍子,在李老师童年时期见到的更多是父亲打猎带回来,并且已经处理好的狍子肉,很少能见到活生生的狍子,也从未和父亲一同上山打猎,从小他便对这种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它的习性也是从父亲的口中,对于父亲这种经验丰富的猎户,抓到它们并不难,通过简单的陷阱,便可吸引到好奇心超重的狍子,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棒打狍子的说法出现。
狍子学名矮鹿、东方狍,体长1.2米、体重约30千克。狍子是群居动物狍,狍群一般3-5只,的确是三五成群,但是也有例外。狍子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天山、青海、黄土高原、东北等地,尤以东北的数量最多,长白山地区最多,也最出名,被戏称为“东北神兽”。狍子亦呼应着东北的轻松诙谐,长着一张傻乎乎的脸。它的脑袋比一般的鹿更短圆,顶着两只大大的招风耳;鼻子下面有两块白斑,加上白嘴唇,像偷吃了奶油还没擦干净嘴;鹿科动物的犄角大都优雅霸气,狍子却只有两根“小短棍”插在头顶,长度才20多厘米。狍子有冬装夏装:冬天换上又厚又长的灰毛,既保暖又利于伪装;夏天是清爽的红褐色毛,融于斑斓的山林间。
在上个世纪,每年被猎杀的狍子非常多,它是从东北到华北地区被猎杀最多的中型兽类之一。打猎造成很多狍子的栖息地被破坏,致使这可爱的动物,隐入丛林深处,生活在了人迹罕至的地方。父亲和李德福都意识到了打猎的危害,父亲极品虎王生产厂家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再也不参与打猎,而且参与到了生态保护当中。而李德福则希望可以将这可爱,有趣的动物的影像保留下来,展示给没有来到过长白山的人,告诉大家一同来保护咱们东北可爱的“傻狍子”。
傻狍子:我才不傻 只是跑累了
如果你与狍子相遇,它不会立刻逃走,常是愣会神才跑,好像反应慢半拍;要是你大喊一声“傻狍子”或者“别跑”,它还真的会站定回头;狍子每跑一段也会停下来回望,仿佛在等你;就算它跑得没影,过不了多久又会绕回来;若是累了,它还可能把头埋进雪里,似乎这样你就看不到它……
李德福对于“傻狍子”充满着执念,总想着将这可爱动物展现给大家。自2000年起,狍子列入了保护动物的范围,在长白山地区,狍子也一直都是可爱的代名词。这些可爱的狍子在受到惊吓时,尾巴的白色毛会炸开,然后思考要不要逃跑。在东北有着“傻狍子”的叫法,但狍子其实一点也不“傻”,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悍,白屁股的作用究竟有哪些,还不十分清楚,至少有着信号传递的功能。
狍子会在马路中间,借着车灯跑在车的前头,根本不知道会被撞死,只知道借着亮光好赶路。狍子会顺着灯光跑,这其实不是狍子傻,只能说动物们的进化赶不上人类科技发展速度快。动物们很难理解汽车这种东西,在夜间,动物们往往只能看到灯光而无法看清汽车的轮廓。在进化中大多数动物都懂得了人类的可怕,但汽车和灯光是怎么回事,却还有很多动物搞不明白。
冬季遇到了猎物追赶,有时一头扎入雪堆里“束手就擒” ,确切地说是累的,与聪明与否没有任何关系。狍子冲刺速度最高80公里/小时,受体重限制耐力不足。猎杀捕捉狍子要比它的天敌聪明得多:或声东击西,或和其他猎人对其围追堵截。更关键的是,猎手还能根据狍子的抓痕长距离追击。冬季狍子少有饱腹的时候,哪有力气长途跋涉,最后实在是体力不支栽倒雪地里。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完全杜绝,自2000年之后,狍子已经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成为保护动物中的一员。在长白山区伤害野极品虎王什么时候吃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是明令禁止的,只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可爱的动物快乐地生活在丛林之中。
时隔多年,长白山山区的野生动物保护越来越完善,打猎行为被完全杜绝,有时李德福望着面前可爱的野生动物,也会懊恼儿时的莽撞,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缺乏。如今,像狍子一样的野生动物都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李德福常说:“时隔50年,在生我养我的长白山,依旧能看到许多儿时的可爱动物,能看到长白山受到如此健全的保护,何其不是一件幸事。”
大自然赋予了长白山如此绝美的风景,又给野生动物们创造了宁静的家园,我们要共同做好大自然的守护者,将这份美好保留下去。
文:李超群
图、视频:李德福
原创内容,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