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三国之中,势力最大,当时他控制中国整个北方,坐拥几十万军队。在死之前,他已经完全具备了称帝的实力。
但是曹操为什么没有像刘备、孙权一样,自称皇帝呢?别人到了这个份上,都会自立为皇帝呀。
曹操权倾天下,但是到死也未称帝
茶文来给大家分析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不愿意背负骂名
曹操是一个性格极为矛盾的人。
他做过很多背信弃义、屠害忠良的事情,但是他也广纳人才、爱人如子。
他是一个既阴险又正大、既歹毒又光明的极其复杂的枭雄。
一开始,不论是起兵,还是刺杀董卓,曹操内心里还是想复兴汉室的。然而在现实面前,他渐渐抛弃了自己的道路。
曹操是一个内心复杂的枭雄
东汉末年,虽然天下大乱,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义仍在。曹操虽有雄才大略,亦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极品虎王吃了没反应 而且曹操在争权夺利、内征外战的血雨腥风中,一直以天子之名出师,以捍卫汉室的名义,进行战争。
所以,曹操深知,如果自己废献帝,登帝位,那他将沦为千夫所指的罪人,难免今生来世,会遭受历朝万代的唾弃与责骂。
极品虎王有没有国产的这是一代枭雄背负不起的重担,曹操也不例外。
二、现实情况不允许
曹操到死不敢称帝,很大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情况并不完全成熟。
在当时,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给魏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极品虎王一次吃两粒会怎么样。
而且刘备的势力很大,到曹操逝世的前三年,已经初步具备和曹操掰手腕的实力,而在曹操最后两年,关羽的北伐还一度让曹操想要迁都。
再加上耿纪、侯因等人在曹操的腹地反叛,让曹操更加不敢称帝。
曹操如果贸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让孙权、刘备等人有了一个讨伐乱臣贼子的幌子,继而带领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
如此一来,他苦心经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如流水东去。不仅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更有可能引发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
所以,此时曹操,还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稳固自己地位,不敢盲目称帝。
三、务实而不追求虚名
曹操为人讲求实际,实权与虚名孰重孰轻他再清楚不过。
能够从乱世中一路走来,靠的不只是雄心壮志,更是因为他比较重实权。
曹操当时的年龄,已经快60岁了。这个年龄放在现在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要明显低于现在。50多岁,已经相当于半只脚开始踏入黄土了。
此时的曹操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但实际上朝廷政策由他制定,官员任命由他授意。
现实中,他已经和皇帝已经没有区别。
所以,这个年龄称帝,实在是没有多大意义。自己也享受不了几年皇帝的称号,还容易出现统治上的危险。
四、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手
曹操被称为“奸雄”,绝对是个老谋深思的人。
他尽管因为以上种种情况,不便称帝,但是他其实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手。
历史记载,曹操曾说过这美国极品虎王有假的吗样的一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命真的在我这,我当个周文王就够了。
在历史上,周文王并没有篡位,他的儿子—周武王篡位了
这句话暗示什么?
极品虎王第二代真实效果曹操这句话是表示自己不会篡位,如果要篡位,那就是交给自己儿子去做吧(暗示曹丕称帝)。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果真篡位、废帝自立了。
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道出了枭雄的心愿,点破了曹操宁为儿子铺路,而不愿自己称帝的决心。
但是任凭曹操如何老谋深思,也没想到,他这个“周文王”,也没能当多久。他死后刚刚三十年,他们老曹家就被司马懿篡了权,从此,魏国政权全归司马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至此,三国一代枭雄,终于全部归于历史的尘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