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的天气就像是小孩子闹脾气,真的是说变就变!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春风拂面只待花开,隔天一早冷空气就会趁你不注意立马杀个回马枪。
忽高忽低起伏不定的天气让人难以捉摸,真的是穿上秋裤热脱掉秋裤冷,穿的少一点让人一不留神就会生病。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还是得捂着点!
· 春捂四处,杂病不生 ·
▼
捂肚脐:养阳气,助长寿
肚脐又称为神阙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具有回阳救逆、苏厥开窍、健脾胃、理肠止泻的作用。
对于有胃部冷痛和腹泻问题的人来说,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艾灸保养:
古语说:“艾灸神阙,万病?灭”。艾灸神阙?(肚脐)可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理及病理活动,提?免疫?,强身健体。
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
盐袋热敷:
虽然无法达到艾灸神阙?的效果,但也可帮助补人体增补元?,鼓舞脾胃阳气。
神阙穴的按摩:
可采用揉中法:即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双手上下叠放于肚脐处,延顺时针方向揉转,每次360下。
捂腰背:就是在保护五脏六腑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元精滴注于表皮的位置,是调整五脏六腑作用、振作身体气正的要穴。
《类经》讲到“十二俞,皆通过脏气。”所以,整个后背都是春捂的关键部位。
背俞穴遍布在腰背部膀胱经上,人体五脏六腑的背俞穴位置,与相对的内脏部位基本相匹配。
说起背俞穴就不得不提到肾俞穴,作为肾脏功能之气输通进出之处。按摩肾俞穴可以鼓动极品虎王吃了头疼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能缓解疲劳、失眠等症状。
近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中说:“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所以保护好肾,也就是保护好了人体的阳气。
艾灸保养方法: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类经附翼》提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冬病夏治中使用艾灸背俞穴疗法可补阳气,治五脏六腑之虚损。
肾俞穴的按摩:
按摩腰部的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可两手握拳(或手指指腹),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位于腰背部两侧的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有很好的护肾作用。
捂手腕:守住全身血脉
春捂首要重视心经的原穴——神门穴。神门穴归于心经,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但凡与神志有关的各种健康问题都能够通过神门医治。
由于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医学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烦躁、心绞痛、神经衰弱等疾病。
艾灸保养方法: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原穴,艾灸神门穴有泄心火、和脾胃,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
对于“胃不和则卧不安”型失眠,通过艾灸神门穴调动心血供应,来帮助脾胃消化,从而反补益心气,达到火生土,使脾胃得以调和,这样人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如果有凌晨3:00-5:00之间容易醒的问题,这是肺经的运行时间,一般和肺有关。在中午11:00-下午13:00艾灸神门穴,就可以泻心火以补肺气。
神门穴的按摩:
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捂足部和小腿:经络护得好,一年少疼痛
在民间“人老腿脚先腿”这种说吃了极品虎王不同房有影响吗法。这是因为当人体因为衰老出现供血问题时,会优先供给头脑和五脏等主要器官,如果四肢无法得到足够的气血,自然会出现虚弱无力的情况。
腿脚被称为我们身体的第二个心脏,人体总共有六大经脉分布于腿部和脚部,分别是腿部两侧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后面足太阳光膀胱经,及其里侧的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六条经脉相匹配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假如这六条气血不通,会造成很多的病症,如脂肪沉积导致的肥胖症,关节炎,静脉曲张等。因此腿部的保暖也是决定健康的关键。
艾灸保养方法:
腿部会有很多穴位,艾灸腿部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去除体内湿气、缓解腿部炎症、提高身体抵抗力。
经络的按摩:
如果想要预防腿脚老化,可以采取按摩和加强腿部的锻炼的方法来进行。
手指或手掌掌根着力分别置于腿部两侧,垂直用力由下至上按揉,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如此反复操作,每次按压 5~10 分钟即可。
· 倒春寒要预防这五种疾病 ·
▼
预防肺部寒邪
《黄帝内经》言:形寒饮冷则伤肺。所以防治寒邪,第一重点在肺。由于肺主皮毛,寒邪伤人往往是从肺、皮毛而入。
倒春寒的时候,由于温差变化大,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孩子等免疫力低人群容易因为吹寒风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鼻塞鼻涕,喷嚏,头痛等感冒不适的症状。
同时,每年冬季向春季过度阶段,也是肺炎的高发季节。如遇气温骤降,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也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肺炎在冬春季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60%—70%。
预防腹部着凉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春季一降温,自己就会闹肚子,有时候吃止泻药也不管用,这是为什么呢?
气温较低时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人体腹部肌肉比较单薄,同时又血管丰富,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急性胃痉挛、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春季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避免吃生冷食品。
预防心血管问题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所以有心血管问题的患者,在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以免诱发心脏问题。在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预防脑血管的问题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气温、气压和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
因此温度较低的凌晨是人体脑卒中的高发期。同样,在晚上睡眠时,由于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流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的时段。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并立即就医检查了。
预防关节问题
三月倒春寒,这个时期雨水开始增多,潮湿的气候,对人体的关节炎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寒冷潮湿的天气,会让关节炎患者感到关节疼痛、四肢僵硬,出现畏寒畏风的症状。
在倒春寒期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有关节问题的患者,最好戴上护膝、护肘等。同时要少吃海鲜一类高嘌呤食物,以免诱发潜在的关节问题。
· 春捂捂对才是关键 ·
▼
春捂除了捂对地方,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捂”对时间
对于大部分北方地区来说,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
整个春天的不仅雨水多,温度也会出现4度以上的起伏,并持续到当年的5月中旬,所以春季保暖不易过早穿上单衣,即便是白天温度较高,也要备好一件防寒的外套,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
“捂”对温度
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低于这个气温可当“捂”一会,高于这个气温则可以适当减衣,不要再捂了,若春捂过度,藏阳气过多反而容易诱发“春火”。
如果有冷热天气交替交错出现,可以通过穿搭外套的方极品虎王压片糖果是吞咽下去不式来做好控温,此时的穿衣应以体感舒适为主。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当气温连续一周超过20℃时,大家就不要再捂了。
健康养生不麻烦 元气生活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