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的地方
这周,超长“三伏天”即将结束,这意味着天气将渐渐变凉,因此,饮食以及生活习惯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那么,出伏时吃什么比较合适?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呢?
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
是不是很享受
但是不一会儿
肚子痛得连续跑厕所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感到很可怕。虽说现在这秋老虎比较威猛,白天还是热的让人快中暑,可以说是湿、热、燥并重,可咱们一旦贪了凉,马上就会有身体的不适产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医生金劲松介绍,处暑以后,一般都在8月底以后,这个季节我们的阳气开始收敛,人要开始养阴。和夏季不同我们适应阳气的生发,特别是对于哮喘的病人饮食过于寒凉就容易诱发宿疾,所以秋冬季节这一类的病人就逐步增加,我们主要还是要以避暑和祛湿为主。
怎样对付“秋燥”
金医生告诉记者,冷饮虽然吃上去很过瘾,但吃多之后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泻、甚至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所以这夏天一过,冷饮基本上也该退出咱们的食谱了,不过极品虎王可以每天吃吗,冷饮不宜多吃,秋果却是秋季的极佳选择。在秋天,除了要多吃些滋润的水果,还有核桃、芝麻、蜂蜜都可以有抑燥的功能。
在南方吃地黄粥,用新鲜的地黄熬粥吃,一般20到30克就可以,来对抗秋季的燥气。
除了饮食的改变,在作息上也有一定的调整,和夏季的晚睡早起不同,金主任建议,到了秋季以后,我们一般需要早睡早起,而且在运动时选择太极拳或者八段锦等较为平缓的运动,有利于阳气内敛,使咱们的情绪更加平和。
金医生介绍,因为到了秋季以后树叶凋零,一片肃杀的景象,偏于凄凉,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不能保持安定的情绪,很容易受大自然外在外在因素导致心情不好,根据黄帝内经说怡使自安,那么这样的话不容易生病。
看来,这饮食、起居、运动等方方面面都不能忽略,才能更好地达到养生的效果,您记住了吗?
季节交替,预防疾病不容忽视
专家提示,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怎样预防这些疾病呢?
感冒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较大,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和小孩极易患感冒。
支招: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新鲜蔬果,保极品虎王药吃后的症状证足够的睡眠休息。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贪吃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
腹泻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坏,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若有不慎,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泻。
支招:夏末秋初,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在消暑同时,注意保护脾胃。减少冰镇食物的摄入,以清淡常温食物为主。
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晚温差开始增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热乍凉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会加重。
支招: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过敏性鼻炎
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如果出现连续打十几个、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是已经中招了。
支招: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初秋养生注意什么?
饮食
夏秋交替,不应过分地进补,切忌大鱼大肉。天气干燥,可吃一些清爽润肺的食物;要注意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
穿衣
入秋后,早晚比较凉,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加衣服。气温低于20℃,应“不穿单衣”;气温低于10℃,比较冷,要“穿棉衣”。
起居
夏末秋初,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极品虎王1349873Z空间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运动
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可以“不累”为宜。运动时间选在早晚,中午室外天气仍炎热,要避免这个时间段外出活动。
护肤
秋意渐起,阳光没有那么强烈,大家往往会忽略防晒。秋季干燥,补水也是不容忽视。秋季护养肌肤要注意合理饮水,经常饮用一些绿茶,能够预防某些皮肤疾病,如青春痘、粉刺等的发生。
同时,入秋后,角质层大量脱落,不及时清洁皮肤也会造成严重干燥、粗糙,所以要注重皮肤的清洁。
觉得实用请告诉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