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买华兰公司的股票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他的血制品、流感疫苗的生产工业流程还不熟悉。
昨天看了一篇旧闻,2014年第18期的南风窗报道的文章《武威“血矿”》,揭开了单采浆站为了采浆达标造成的一些不和谐的内幕。
2013年,武南浆站的员工每人领到一个任务指标:当年新发展20名新的献血浆者。
这个武南浆站,“又名武南单采血浆有限公司,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下属的一家企业”。
根据企查查查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母公司是由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百持股的全资子公司。
接着往下说。
到了2014年,这个任务就扩大到30人。
如果员工能够完成任务指标,“每人每月可以获得300元的奖金,一年就是3600元,如果未能完成,奖金就会被扣/减”。
没有搞清楚这个“每人每月300元”的“每人”指的是每个员工还是每个献血浆的人。
如果是前者,员工完成任务一年也就是3600元;如果是后者,员工如果能完成任务,一年就可以获得10.8万元奖励。
以没有见过世面的我的浅薄的揣测,前者的可能性会大些。
这个单采浆站有个副站长叫黄大鸿,他承诺后来的犯罪嫌疑人张文皓,只要张文皓介绍去一个献血浆的人就给张文皓50块钱的介绍费。
张文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当年的南风窗报道,张文皓“今年18岁,生得壮实,皮肤黝黑”,“常年携带着一把匕首,带领着一个由社会无业青年组成的小帮派”。
就是这样一个人,常年控制、勒索附近一些中小学生。
后来,张文皓发现可以通过组织卖血获利。
至于是这个浆站的副站长黄大鸿勾结的张文皓,还是张文皓主动贴上去的,不知道。
但是张文皓组织了,或者说胁迫了10名受害者,其中7个是未成年人,强迫他们卖血48人次。
其中,最小的据说只有7岁。
这简直是令人发指。
报酬呢,只有1.07万元,每人次223元。
当然,这些钱根本安徽太和极品虎王不会落到受害人手里,完全被张文皓和他的团伙攫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献血的人应该是18到55周岁(现在提高到了65岁),这些人是怎么蒙混过关的呢?
张文皓团伙的办法是收集成年人的身份证,让他们蒙混过关。
能够蒙混过关,浆站应该负有主要的责任。
毕竟,是不是未成年人、是不是本人的身份证,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我不由得想起前几天华兰生物的公告,说前三季度血浆采浆量比去年上升10%,这是不是因为大家日子不太好过,为了领取一些营养费,所以愿意献浆的人多了。
毕竟,今年前三季度疫情和去年一样,也是“疫情反复”。
据文中报道,“一名工人在朋友陪伴下来献浆,他说这已经是自己第三次献浆,每半个月来一次,每次抽600cc,第一次给250元,第二次、第三次都是200元,每满3次,多给50元奖励。”
也就是说,根据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每人每个月可以通过献血获得500元的收入,相当于当地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将近一半。
据公开资料,2013年甘肃最低工资标准分四类,凉州区属三类地区,工资标准为1080元/月,今年甘肃凉州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720元。
我曾经咨询过几个上市公司,他们给献浆者的营养费,也就是上文中打工人口中所说的“卖血”费用,他们作为商业机密或者说商业秘密不予透露。
这样算下来,如果以最低工资标准倒推,1200cc当年是500元的样子,现在就是八九百元。
有人说1.05吨全血大约100万CC,依照全血的换算(注意不是血浆),华兰生物去年采浆应该是1050吨左右的血浆,大约是10亿CC的血浆,大约六七亿元的成本。
如果按血浆算,估计成本更高,但是1吨血浆需要多少CC血浆,这个查不到。
根据华兰生物2021年的年报,华兰生物2021年营业成本是13.87亿,扣掉疫苗公司的流感疫苗男牲药极品虎王成本2.21亿,血制品的成本是11.66亿元。
这个六七亿的数字小于血制品的11.66亿元的数字,说明推测基本合理,或者偏低(当然营业成本还有其他的指标)。
这个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血制品成本高,主要在于原材料的成本比较高;流感疫苗是原材料成本比较低,但是销售费用比较高。
另外,所谓单采血浆,不像献血那样采全血,而是只提取血浆,把红细胞等其余部分还输给献浆的人。
还采用这篇文章的报道,“所谓单采血浆,就是把血液采集出来之后,通过技术分离,只提取其中的血浆部分,而把红细胞等其余部分还输给献浆者。体检完成之后,献浆者躺在一台外形类似血液透析机的机器旁,工作人员帮助进行静脉穿刺,然后献浆过程就会在半小时内自动完成。”
因为全血不等于血浆,单位体积的重量也不一样:单位体积的血浆与全血相比,要轻一些,反映到同等重量上,与全血比,就需要更多体积的血浆。
说到这里,这篇文章算是写完了,有个感想:研究生物医药确实有些难。
这个确实有技术含量,需要专业知识。
前几天我看黄建平的《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笔记》,黄建平最早投资有银行、白酒、水电,后来转移到医药生物这个行业。
我买他这本书,是因为关注到他之后,发现他有这方面的作品,但是我看他投资笔记里边关于生物医药的文章,全是一些非常高深的关于生物医药技术方面的论述。
而且,据他说,他还经常读生物医药方面的学术论文,有的还是国外的学术论文,这就是让人很难企及了。
华兰生物业务相对单一,不管是血制品还是流感疫苗,业务流程相对单一成熟一些,不属于高精尖的东西。
但是他的单抗产品技术含量就比较高了,而且我们有没有办法及时得到它的资料,所以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下注。
不过说回来,华兰生物的这7个单抗产品也是仿制药,而不是原研药,和黄建平研究的创新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研究白酒行业,里边有很多高手,比如说老唐,完全可以少走一些弯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会节约一些时间辉腾男性保健品极品虎王。
而且,从网络上获得一些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知识还是不太方便的,但是又没有人愿意面对面的教你这些知识,只能靠自己。
我记得很早的时候,曾经给华兰生物董秘办联系,请他介绍一下单采血浆业务流,他呢,让我去查百度!
抱怨董秘的工作态度只是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作为个人来说,如果不懂的行业就瞎投,那就是对自己的钱不负责任。
现在对于华兰生物,我就有些动摇了:如果研究血制品的话,不如天坛生物纯粹;如果研究流感疫苗,不如直接买华兰疫苗;如果研究疫苗,有很多企业拥有不同的生产和研发管;如果研究单抗产品,华兰基因远远比不上恒瑞医药这些投入大、创新多的企业。
但是华兰生物有什么好处呢?
总体上来说研发的技术含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靠以量取胜,走加工代工的路子。
流感疫苗一个亿的产能储备,就是想靠规模取胜(产能储备也是上面要求的);9月4日晟明生物举办的“抗体商业化生产如何突围研讨会”上,同时也组织了晟明生物CMFII-30000L生产线启动仪式。
晟名生物是华兰基因百分之百控股的全资子公司,研讨会也好,启动仪式也罢,其实就是秀肌肉,展示自己有代工的生产能力,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生产自己的单抗产品练兵。
代工规模比较大的是台湾的郭台铭,跟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就是他的企业。
不过郭台铭一直做代工,宗庆后原来也是做代工,后来不甘心看别人挣钱太容易,自己也开始研发、生产果奶。
晟明生物是华兰基因100%控股的子公司,华兰生物占股华兰基因40%,将来代工有收入了,华兰生物也能分些钱。